武学文化 Service
《当代杰出武林人物传》第十回:美娇娘拜师学太极 进校园李慧传武艺
日期: 2020-11-29
浏览次数: 251

《当代杰出武林人物传》第十回:美娇娘拜师学太极  进校园李慧传武艺

第十回  美娇娘拜师学太极  进校园李慧传武艺

 

  上回书说到骆开成为芦林拳第四代传人,武医兼修,为弘扬传统武术不辞辛苦,誉满一方。这一回要说的这位武林人士,与骆开成同为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姓李名慧。有一首藏头诗单赞李慧:

李氏娇娘学太极,慧颖聪达有英姿。

美颜更兼拳风劲,艺惊学子争为师。

  这李慧乃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三年生人,习武已三十余年,大专学历,中国武术六段,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任臻集文化馆馆长,郫都区武术协会法人、理事、副主席。

  李慧自幼跟随陈氏太极拳十二代传人杨惠君学习,为陈氏太极拳十三代传人。

《当代杰出武林人物传》第十回:美娇娘拜师学太极  进校园李慧传武艺

李慧武姿

  却说这陈氏太极拳,原为陈家沟的一套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集长拳、炮拳及红拳之术于一体,源自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世代相传,其架式与用劲,与一般传习之太极拳,不尽相同,故称为陈氏太极拳或陈家太极拳。

  说起这陈家沟,倒是有一些渊源可讲。史载明洪武七年,即公元一千三百七十四年,陈氏温县始祖陈卜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省温县常阳村,自此落根于此,传嗣陈氏宗族,繁衍后代,逐渐成为当地大户,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史载:陈氏族人于世居山西洪洞县之时期便素习长拳,迁居温县后,由始祖陈卜以阴阳开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孙。历代相传,至九世祖陈王廷,参以戚继光拳经,编造拳套,以其独特缠绕运转之缠丝劲,并配合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之内功拳法。

  故陈氏太极拳自陈氏迁温县始祖陈卜至今,世代相传,一脉相承已有六百年之历史。陈氏太极拳在此六百年历程中,关于创造发展,由博而约,以至定型,在陈氏族谱家乘拳谱以及陈氏子孙之著作中,有明确之记载,足资考证。

  陈氏太极拳采取阴阳学说,以动静开合之理,与刚柔虚实之法,为轻沉迟速互练之术;拳势动作,均以螺旋进退,称缠丝劲,为陈氏独创之奥秘,世代口口相传,颇少文字记载。在陈氏拳谱中,关于理法者,仅为拳经总歌打手歌两篇,为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著。此两篇文字说明纵放屈伸与诸靠缠绕,运用缠丝劲,及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与舍己从人,还是由己之理。其中打手歌陈王廷原著为四句,后由子孙衍为六句。

  陈王廷原著四句曰: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人来打,牵动四两拨千斤。

  子孙衍为六句曰: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又有演绎之六句曰:

掤捋挤按须认真,周身相随人难进,

任人巨力来攻击,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就屈伸。

  演绎之句,虽于字词上稍有改动,但大意总体无变。

《当代杰出武林人物传》第十回:美娇娘拜师学太极  进校园李慧传武艺

李慧武姿

  陈氏太极拳于第九代陈王廷时,已编有七套拳法,此外有散手、短打,以及两人对练之手,或称打手,现通称为推手。经历代研练,再五传至第十四代陈长兴时,陈氏太极拳已由博而约,去芜存菁。

  其中太极长拳,势式繁多,已少有人练习。

  十三势拳架五套,仅练头套,其余四套亦多弃而不练。

  炮捶一套,与十三势相辅相成。

  十三势柔多刚少,炮捶刚多柔少,有蹿蹦跳跃,腾挪闪战等动作,补十三势之不足。但基本功夫仍在于十三势之熟练,因之陈氏族人亦有不习炮捶者,外姓学习重在健身或年老嫌动作难练亦多不习炮捶。

  至于两人对练之擖手,仅为一种顺步,如甲出右足,乙则出左足;或甲出左足,乙则出右足。插裆动步之式,两人上则手搭,下则足靠,上下互相粘贴,方法简单,变化无穷。

  陈氏太极拳至第十四代陈长兴时,已趋精简而定型,拳套唑练十三势头套与炮捶两套。因之简称十三势为头套拳,炮捶为二套拳。

  陈长兴一支所传自其九世祖编定之十三势及炮捶两套拳架,迄今已有三百余年。

  综观陈氏太极拳始自迁温始祖陈卜,九传至陈王廷而集成,再五传至陈长兴而精简定型,历时已达四百七十余年,可谓经久研练,精益求精矣。

  故史曰:“陈氏太极拳,自始祖陈卜迄今已六百多年,历代相传,其间亦有所改进。至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时,陈氏拳艺,已由博而约而定型。”

  陈氏拳艺,世代家传,不授外姓,从十四祖陈长兴,方开先例,外传于永年杨露禅,并由杨氏引至京城,变化拳式成杨家太极拳而广为流传。尔后亦衍生出数家不同之派别。直至十七世祖陈发科,于民国十七年秋,受聘至北平教拳,陈氏太极拳始为外间所认识。

  故而李慧所承之师杨惠君,即为外传陈氏太极拳之一脉。

  这杨惠君幼年即随其父习练武术,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二年拜峨眉派(稣门)传人邓新辉为师习练稣门套路,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五年习练传统吴式太极拳,至一千九百八十七年,方始习练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推手及有国家体委公布的各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和器械。公元二千零五年,正式拜师于当代中国十大太极名师陈正雷,成为陈正雷门下一名入门弟子。

  杨惠君曾参加过重庆市的多次各种武术比赛以及全国比赛和国际大赛均取得好的成绩,培养出中段位骨干7人,李慧即为其门下弟子之一,在此表过不提。

  却说李慧爱武之心甚强,不满足于所学,故而为了继续深造,于公元二千零十一年至二千零十六年间,到河南跟随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张志俊学习。

  这张志俊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之人物。此人生于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六年,河南焦作人。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年时,张志俊患有心脏病、胃溃疡等多种疾病,后经人介绍,开始练太极拳。苦习两年,身体状况得以大为改善,并自认拳脚功夫已然了得,因年轻气盛,便思寻机显露头角。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二年,张志俊参加第二届河南省武术比赛,本思一战成名,不想于比赛中遭遇陈家沟代表队之太极名师陈照丕,甫一交手,便输得一塌糊涂,此时方知自己于太极拳上皮毛未得。

  张志俊受了教训,猛然醒悟,收敛心性,立志学好太极拳,于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三年,六上陈家沟寻求学艺,得以结识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一代太极拳宗师陈照奎,方知太极拳之博大精深,已然超出其想象,更加钦服不已,于是开始正规习练陈式太极拳。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四年二月,张志俊正式拜陈照奎为师,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也铸就了他的传奇经历。

  却说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三年五月,其时张志俊正率河南代表队到江西南昌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赛,赛事刚一结束,便接到河南省郑州市体委急电:“有一个外事活动需接待,速回。”

  张志俊接电,不敢怠慢,于次日凌晨即赶回郑州。

  所谓外事活动,原来是全日本少林寺空手道练心馆代表团来访。

  却说这个日本的练心馆,乃是日本武术界第二大组织,有弟子5万余人。此次,由馆长宗家保勇亲率一个25人代表团访问河南,声言要与太极高手切磋,但此次切磋并非表演,而是要互相“交手”。

  中国在国际武术交流中,乃以表演居多,然而这些表演,大都为日本人所不屑,认为无非是花拳绣腿,故而对中国功夫颇为看轻。

  只是这一次张志俊出场,让日方再不敢小觑中国太极拳。

  这场比武,日方第一个上场的,乃是年轻气盛的日方三段。据传三段武者,在日本空手道中是最能打的,其功力与战斗力都是极强的。故而这位日方三段上场之时,颇有些目空一切之势,那一脸的傲气,似乎只需三拳两脚就可载胜而归似的。

  张志俊上得场来,与对方互相礼节性地施了一礼,然后二人交手。张志俊劈打推压,截前压后,声东击西,用了三个回合,便将对方放翻在地。

  这一下,日方代表炸了锅,他们本以为一个三段就足以打败中国太极,却不料以惨败收场。于是其他武者坐不住了,轮番上场,而且段位不断上升。只可惜此时张志俊通过交手,已然摸清了空手道的路数,不论日方是哪一级段位,在他面前都是仅走一个照面便被干净利索地击败。

  那馆长宗家保勇见己方无一幸存,均败在李志俊手下,有心上场,却无胜算,若自己再败,则是日方在张志俊一人面前全军覆没,无法收场。于是宗家保勇做出一副碍于身份不便上场的姿态,对张志俊连连称道:“张先生,很好!很好!”算是给自己留了些余地。回国之后,宗家保勇接连向张志俊发出四次邀请,请他到日本传艺。

《当代杰出武林人物传》第十回:美娇娘拜师学太极  进校园李慧传武艺

李慧武姿

  再说李慧跟随张志俊学习陈式太极拳,自然收获巨大。但这还并非李慧学习太极拳的终点,所谓艺无止境,公元二千零十七年,李慧又到河南赵堡镇跟着郑新会学习赵堡太极。

  这赵堡太极也是中国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始创于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乃太极拳名家和兆元所创,故又称和式太极拳。

  和兆元,生于公元一千八百一十年,中医世家,自幼习文学医,且喜爱武术,聪颍勤奋,师承赵堡镇一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经十余年勤学苦练,武功出类拨萃,终在陈清平诸弟子中最为刻苦、武功最好,脱颖而出,全面继承了师传太极拳功理功法。

  和兆元的姐夫姓李名棠阶,于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先后出仕工部、礼部尚书,入军机。一次回乡省亲期间,李棠阶得知内弟和兆元太极拳功夫精到,遂请和兆元一同进京。和兆元武艺精湛,文韬武略,深得清廷赏识,曾统领清宫大内侍卫,官授“武信郎”。

  和兆元在京期间,精研武学,集思广益,并与精通“理学”的李棠阶一起,经多年潜心研究,反复实践,认识到温县赵堡一隅之流传的太极拳“腾挪”、“领落”架以手领身,以身随手造成身法单调呆板,阴阳转换有棱角凸凹,劲路明显的缺陷。对此和兆元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勇于革新,对中华优秀武学精华兼容并蓄,提出了“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的理论,制定了一在套既不失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法——“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在原来拳架六十四式的基础上,增删完善为七十二式,后又细分一百零八式,拳架融老庄之道,医家之学,《周易》、《中庸》之理。在套路编排自先到后,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功法理论由浅入深,层层相扣,浑然天成。

  如今这和式太极拳,世间习惯称为赵堡太极拳,已是遍及全国,传及海外,已然形成一大太极拳流派。

  这李慧兼容并学,对太极拳可谓是情有独衷,故而公元二千零十八年,又跟随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林文涛学习杨氏太极拳。

  林文涛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四年生人,四川成都人士,为四川省武术协会委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四川省武术馆“太极推手”主教练,四川省国光文化科技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四川省气功协会“太极丹气功”创始人,四川省太极拳俱乐部健身太极推手技术顾问,成都市成华区武术协会副主席,四川九州太极文化科技发展公司副董事长。其父林墨根是国际著名的太极拳特级大师,有享誉武术界的“太极神功”之称。

  杨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对此前文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再说李慧拜在林文涛门下学习杨氏太极拳,成为杨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令其于太极拳的修为上自然又拔升一筹。

  这正是:

遍访名师学太极,陈和杨式集一身。

学以致教授学子,弘扬太极开新程。

《当代杰出武林人物传》第十回:美娇娘拜师学太极  进校园李慧传武艺

  这李慧为学好太极拳,先后拜多位名师,将陈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等集于一身,并带着这一身太极真功,走进校园,向莘莘学子传授太极拳,深受学生的喜爱。李慧带领其所教学生,多次参加各类比赛,其本人多次荣获太极拳太极剑个人赛冠军,所教学生也均获佳绩。

  公元二千零十二年至二千零十七年间,李慧带领学生参加郫都区太极拳比赛,连续六年荣获集体赛第一名。

  公元二千零十七年至二千零十九年,李慧连续三届带领学生参加巴蜀武术国际交流大会共获得十八枚金牌,七枚银牌。

  公元二千零二十年,李慧带领学生参加四川·中国古典武艺交流大赛暨四川省传统武术名人明星争霸赛,荣获集体第一名,个人赛三枚金牌,六枚银牌,七枚铜牌。

  李慧于二千零十二年至二千零二十年间,带领学生参加省级武术比赛均荣获集体太极拳一等奖。二千零十六年,李慧在郫都区一中推广教授陈氏太极拳;二千零十八年,在郫都区友爱学校教授太极拳,其受益学生达二千余人。

  教授学生是李慧推广太极拳之一大成就,同时她还让太极拳走进社区,连续五年在社区举办公益太极,受益群众达千余人。

《当代杰出武林人物传》第十回:美娇娘拜师学太极  进校园李慧传武艺

  此正是:巾帼何曾让儿郎,红装何曾拒武装。校园社区传太极,天府之国美名扬。

  欲知下一位武林人士是谁,请看第十一回:从父学功夫出洪门,徐泽蓉名满石棉县。

 



首届“中华真功夫”杰出武术人物评选报名工作全面展开

首届“中华真功夫”杰出武术人物评选通知


【《当代杰出武林人物传》正在创作,报名参加首届“中华真功夫”杰出人物评选,即可入传】


《当代杰出武林人物传》第九回:承家学幼年习武艺  骆开成传承芦林拳首届“中华真功夫”杰出武术人物报名表





Copyright ©2015-2025 苏州易元佰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角
电话:15810250983 
邮编:330520
关注我们